大型文博栏目《文明守望》:穿越千年 寻找时代印记

2022-11-21

传承文化基因,传承中华文明
探索,让文物保护的实践生动起来
融合,为历史遗产注入发展活水
认养,千年建筑重新焕发生机
守望,增强文化自觉和历史担当

地上文明看山西
由山西省文物局与山西广播电视台联合策划,黄河电视台拍摄制作纪录片《文明守望》为观众娓娓讲述历史文化古城山西的文明与传承。

《文明守望》
时长:共三季27集,每集50分钟
画质:高清
类型:大型文博类栏目
发行机构:京商传媒发行

大型文博类栏目《文明守望》通过主持人及嘉宾讲解、记录、展示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感人故事和典型事例,传承优秀文化基因,让中原文物与山西大地的文化遗产“活起来、传下去”。精湛的节目编排呈现了文华三晋的昨天 今天 明天。

《文明守望》栏目是地方媒体和省级文物部门的首度合作。
该栏目第一季主题是“文明守望(走进长城)——请城砖回家,为长城疗伤”,该季节目深入山西省长城沿线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探索通过长城保护与生态旅游、脱贫攻坚的结合,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长城保护的新机制。第二季主题是“文明守望(走进古建)——援手文物建筑,传承文化根脉”,第三季主题是“文明守望(走进博物馆)——让博物馆‘活起来’,把好故事讲出来”。

第一季 走进长城
山西,自古就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冲突与融合的前沿,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山西悠久的历史文化,长城在其中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文明守望》第一季节目以长城为起点向观众讲述长城在山西绵延几千年的人文历史故事。

从战国到明清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历代在山西修筑长城长达七千多里,现有遗址可辨的还尚存三千余里,其中不乏苍凉却震撼的遗址亟需保护和开发,而漫长岁月里,守望着历史,守望着文明 ,守卫着长城的有很多普通而可敬的卫士。

在古长城保护工作中,三晋大地涌现出一大批感人的事迹和人物,在节目录制现场,这些美丽的长城卫士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每一位来到录制现场的长城守护人,都对长城有着特殊的感情和难忘的故事,他们在录制现场的交流,与文化专家、学者的探讨,不仅拓宽了他们对长城的了解,也让他们对于长城的守护更加有信心。

第二季 走进古建
《文明守望》第二期节目讲述了从五代十国时期的平遥镇国寺万佛殿、平顺龙门寺西配殿和大云院正殿,到辽金元时期的晋祠圣母殿、大同华严寺、朔州崇善寺、芮城永乐宫,再到明清时期的浑源悬空寺、代县边靖楼、平遥双林寺、解州关帝庙、万荣飞云楼和秋风楼等闻名遐迩的中国古建,可谓杰作辈出,如数家珍。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是唐代建筑,而今举国仅有的4座完整唐代木结构建筑——五台山南禅寺正殿、佛光寺东大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和平顺天台庵正殿都珍存于山西。朴实大气、雄浑舒展地体现了大唐盛世的时代精神。

第三季走进博物馆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先民们在这块写满文明密码的绿叶型版图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物资源。目前,全省现存不可移动文物35000余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处,国保单位531处,省保单位48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466处,可移动文物542686件(套),几乎架构起华夏文明延续演进的完整脉络,是名副其实、当之无愧的文物资源大省。

该季节目精选山西出土的九件青铜重器,全面展示了青铜文明的历史成就,提炼总结了青铜文明在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贡献。

在山西出土的青铜器数量丰富、艺术精湛、历史价值突出。青铜器及其代表的青铜文明是山西最重要的历史成就之一。它既表现了早期中国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由此带来的生产飞跃和技术革新,也系统而完整地体现了先秦礼乐制度的成熟和定型,还展现了青铜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重大进展。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文明守望》栏目通过对山西历史文明的追溯与呈现,唤醒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找回与自己血肉相连的文化归属感和自信心。该栏目提高了人们热爱文物事业的积极性,共同为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与此同时,该栏目还承担了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让文物所承载的民族记忆、文化价值、人文情怀、深入到百姓心里,实现总书记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愿望,为培育、提升人民的文化自信,增强地方文化软实力方面做出了深远的贡献。


《文明守望》栏目三季共27集,每集50分钟,由京商传媒发行。


节目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