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云南十五个特有少数民族影像志》:遇见最美云南

2023-8-28

遇见
云南
与春城邂逅在苍山洱海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白族、哈尼族、傣族、纳西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景颇族、布朗族、阿昌族、怒族、普米族、德昂族、独龙族、基诺族15个少数民族为云南省特有。这些民族,不仅拥有厚重的历史底蕴,而且文化积淀深厚,在歌舞、节日、习俗、美食、传统手工技艺等方面都独具特色。但是,由于云南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各民族聚居、分布不均以及对外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一直以来,人们对云南少数民族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数”和“面”的了解上,特别是那些人口数量极少、生活环境相对封闭的云南特有少数民族及民族支系,更是鲜为外界所知。
《中国云南十五个特有少数民族影像志》对云南15个特有少数民族的历史由来、宗教信仰、生存状况、风俗习惯、歌舞节日、传统手艺等内容进行了一次系统地、富有深度地全新展示和解读,对宝贵的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了记录与传承。

《中国云南十五个特有少数民族影像志》
时长:
第一季:50分钟×5集
画质:高清
类型:人文旅游纪录片
发行机构:京商传媒

《中国云南十五个特有少数民族影像志》采用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以故事、人物为主线,将民族历史、文化、节日、技艺等内容娓娓道来。

Part.01 哈尼族

哈尼族是中国最为古老的民族之一,这个从西北高原迁徙而来的云南独有世居民族,他们,因为在云南的山水间创造出的梯田奇迹而被称为“雕刻大山”的民族,他们,因为坚守着自己的民族文化而获得了发展的力量。直到今天,哈尼族祖先的智慧依然滋养着一代代的哈尼族人们,让这个民族在适应自然与社会的变化发展中生生不息。

Part.02 基诺族

基诺族,中国56个民族中最后一个被确认的民族,古称“攸乐”。他们一步跨越千年,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
西双版纳景洪市的基诺山基诺族乡,是中国唯一的基诺族乡,也是今天基诺族最主要的聚居地。历经时代变迁,基诺山寨已经发生了巨变。
今天的基诺族,早已不再是刀耕火种的原始族群。他们在热带雨林的大山里,分享着社会发展带来的幸福,也传承延续着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他们在与其他民族的共同发展中,不断更新着自己的认知,创造着新的生活。

Part.03拉祜族

拉祜族,一个自称从葫芦里“走”出来的民族。凭借着勇猛、勤劳的民族性格,源于甘青高原古氐羌族群的拉祜族,在云南的大山大水间,生存扎根,更以包容、变通的生存智慧不断适应着自然,也改变着自然。然而,无论这个世界怎样变化,他们始终不曾忘记,来时的路。

Part.04 阿昌族

阿昌族,总人口4万余人,主要聚居在滇西的河谷盆地与丘陵山地之间。阿昌族善种水稻,精于“户撒刀”的锻制,有着600多年历史的阿昌族户撒刀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刀”之一。千百年来,阿昌族在与其他民族的杂居交往中,不仅始终传承延续着自己民族的记忆,更以开放、包容的民族文化性格,不断接纳着其他民族的文化。正是这种难能可贵的坚守与包容,使得这个民族在时代的流变中,获得了不断发展的力量。

Part.05布朗族

布朗族, 源自云贵川至江汉流域以西一带古老的“百濮”族群。古濮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野生茶叶并加以利用,最早驯化、栽培和种植茶的族群。作为“千年茶农”,布朗族崇拜自然和祖先,也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每年清明过后,四月中旬,布朗族村寨会迎来一年中最隆重和最重要的节日——桑康茶祖节,在狂欢中开启新的年轮。时代变了,村寨变了,布朗族仍然坚守,走到哪里,就把信仰和茶带到哪里。

十五集电视纪录片《中国云南十五个特有少数民族影像志》被列入了“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成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云南是山的世界,河流的故乡。古人曾用“彩云之南”来遥指这片神秘的云岭高原。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俗”的红土高原上,这15个少数民族为云南所特有。这些特有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成为了云南民族文化中最醒目的色彩。

《中国云南十五个特有少数民族影像志》第一季共计5集,每集50分钟由京商传媒发行。

收录于合集 #云南



节目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