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商发行:再创纪录片“11+6”发行模式《百年巨匠·美术篇》第四部(李苦禅 黄胄等)12月9日起11家电视台6网同步联播

2021-10-6

《百年巨匠·美术篇》第四部(石鲁、蒋兆和、李苦禅、黄胄)12月9日起将在北京卫视、深圳卫视、广东卫视、新疆卫视、上海纪实、北京科教等11家卫视和腾讯、爱奇艺、优酷、搜狐、B站、咪咕6家新媒体平台台网联播。《百年巨匠——石鲁》将于12月9日24时在北京卫视《光阴》栏目播出,同日14:06在深圳卫视播出。《百年巨匠·美术篇》第四部(李苦禅、蒋兆和、石鲁、黄胄)
“美术”这一名词始见于欧洲17世纪,近代日本以汉字意译,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开始普遍应用。在中国古代,汉族传统绘画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中国画”或“国画”是随着近代以来西学东渐而产生的概念。油画则是清末戊戌变法后,许多青年学子先后赴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学习西洋艺术,而引入中国的。

《百年巨匠・美术篇》回望百年来中国美术演进历程,以16位大师的亲身经历,呈现了一部视觉版的中国现代美术史。他们大多出身贫寒,但是自强不息,经受了岁月的磨练,用超乎寻常的意志和努力成就了自我。虽然他们都生活在相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下,但是在艺术实践上却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创造。他们为世人留下的是美轮美奂的精湛作品,是现代美术史上永不磨灭的文化遗产。· 石鲁 ·

《百年巨匠——石鲁》
石鲁(1919-1982),原名冯亚珩,四川仁寿人。早年就学于成都东方美专,1940年赴延安入陕北公学院,从事版画创作,后专攻中国画。1959年创作《转战陕北》,名声日隆。后与赵望云创立长安画派。擅长人物、山水、花鸟。早期画风偏于写实,用笔坚实谨严,多画革命题材;后期画风奇崛劲健,常以华山、荷花为题,笔力纵恣雄豪,有“黑、重、怪、野”之喻。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山西国画院名誉院长。著有《石鲁学画录》等。
· 蒋兆和 ·

《百年巨匠——蒋兆和》
蒋兆和(1904-1986),生于四川泸州,原名万绥,自幼家贫。1920年至上海,曾画广告,从事服装设计,并自学西画。1927年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为图案系教员。1930至1932年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素描教授。1937年任京华美术学院教授、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师。1947年受聘于国立北平艺专。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在从教的50年间,创立了一整套培养和造就现代水墨人物画人才的教学体系,称为“徐蒋体系”。其作品在传统中国画基础上融合西画之长,人物造型严谨,表现内心深刻,使中国人物画达到新的高度。代表作有《流民图》《曹操》《苏东坡》《文天祥》《李清照》《杜甫行吟图》等。
· 李苦禅·

《百年巨匠——李苦禅》
李苦禅(1899—1983),原名英杰,改名英,字励公,山东高唐人,出身贫寒。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曾任杭州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其作品继承了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吸取石涛、八大山人、扬州画派、吴昌硕、齐白石等前辈的技法,并融中西技法于一炉,渗透古法又能独辟蹊径,在花鸟大写意绘画方面发展出了自己独到的特色。擅画花鸟和鹰,笔墨雄阔,酣畅淋漓。代表作有《盛荷》《群鹰图》《松鹰图》《晴雪图》《水禽图》。· 黄胄 ·
黄胄(1925—1997),原名梁淦堂,字映斋。生于河北蠡县,后迁居西安。1940年随赵望云学国画。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西北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员、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员、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1986年起,倾注全部心血筹建起中国第一座民办公助的艺术博物馆——炎黄艺术馆,并出任首届馆长。擅长画人物和动物,尤以画新疆人物和驴著称。人物画善于运用速写抓住人物特征,线条流畅有力,风格奔放。代表作有《苹果花开的时候》《洪荒风雪》《赶集》《百驴图》《风雪夜归人》《送粮人》《鞠躬尽瘁为人民》等。
纪录片《百年巨匠·美术篇》第四部(李苦禅、蒋兆和、石鲁、黄胄)卫视联播表
• THE END •





影视制作

节目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