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说历史之牧野之战(二):商朝人心离散之日,联军伐纣之时

2022-9-19

商朝末期,商王帝辛荒淫残暴,百姓处于水火之中。周部落社会清明,经济发展迅速,引起商王的不安。借着周首领姬昌劝谏的机会,将其囚禁于国家监狱羑里城,并将为其求情的大儿子伯邑考杀害,做成肉酱拿给姬昌吃。
那一刻,姬昌与商王的矛盾达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姬昌的内心,有个声音越来越强烈——灭商。
然而,身在狱中的姬昌,何时迎来被释放的那天?他又该如何谋划灭商大计呢?
时间一天天过去,帝辛仿佛没有释放姬昌的迹象。以帝辛的残暴,姬昌甚至随时面临着被杀害的危险。为了灭商大业,必须忍辱负重,好好活着。痛苦而漫长的狱中时光,姬昌做好了在这里度过余生的准备,不过,他还是想为后代留下一些什么。
姬昌埋下头,开始推演易学。
远古先民在长期生活和占卜实践中,创造了神秘的河图、洛书。伏羲氏将其归纳排列,演变为八卦,将天地万物的现象都包括其中,这就是原始的易。
在狱中,姬昌终日观天象,占卜,对伏羲氏的八卦图进行推演改进。
寒来暑往,不知不觉,七年过去了。经过姬昌的悉心钻研,易学由原来的八卦演绎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yáo】,有了卦辞、爻辞,形成了流传至今的易学著作《周易》。它以简单的图像和数字、阴和阳的对立变化,来阐述纷纭繁复的社会现象,成为中华科学、思想文化的源泉。
在姬昌潜心钻研易学的几年中,商王帝辛依然沉浸在穷奢极欲的生活中,商朝社会也变得更加昏暗。
一天,周部落数位大臣仍一如往常地搜集了一批美女、骏马、珠玉等献给帝辛,并买通商朝大臣,请他在帝辛面前为姬昌求情。
帝辛看着七年来终日在狱中推演易学的姬昌,认为他已臣服于商,并无威胁,而且如今东夷叛乱还未肃清,为了西部地区的安稳,商王帝辛终于下令将姬昌释放。
七年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姬昌终于等到了重获自由的这一天。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文王“羑里之厄”。

出狱后的姬昌下定决心,为儿子报仇,救百姓于水火。他表面上继续臣服于商朝,暗地里悄悄地开始集结周边势力,广求天下贤士共谋灭商大业。早已无法忍受商王残暴的各诸侯部落一呼百应,纷纷合作。
为了寻到一位能辅佐他策划大计的人才,姬昌悄悄地想了一个办法。他制定了一种“画地为牢”的刑罚,也就是命官兵在地上画一个圈,让罪犯待在里面,如果逃跑,姬昌按照六爻八卦,就能算出犯人逃向何处,抓回来处死。
一日,一个名叫吴机的孝子被官兵误抓,囚在了圈里面。第二天,吴机却突然不见了。通过算卦,姬昌得知吴机逃到河里淹死了,便不再追查。
然而,几天后,吴机突然出现,又被官兵认出并抓了起来。
姬昌很好奇,询问之后才知,是一位老人破了他的八卦阵,将吴机放了。
姬昌听后,高兴不已:“他能破我的六爻八卦,说明这个人非同一般,我要拜访他。”于是向吴机打听那位老人的住处,吴机说:“他住在哪里,我不知道,只知道他经常到渭水边钓鱼。”
为了见到这位神秘高人,姬昌来到渭水的支流磻溪边上,果然有一位老人正坐在河边垂钓。老人须发斑白,看上去有七八十岁了。奇怪的是,这位老人一边钓鱼,一边还不断地唠叨:“快上钩呀快上钩!愿意上钩的快上钩!”更奇怪的是,老人的鱼线离水面有三尺高,而且哪里有什么鱼钩。姬昌看了很纳闷,于是就过去和老人攀谈起来。
这位老人就是破了姬昌八卦阵的神秘高人,名叫姜尚。
漂泊半生、曾在朝歌卖酒的姜尚博学多闻却不得志,一直隐居于世,默默体察民情,潜心修学,等待着一位明君的赏识。听说社会清明的周部落首领姬昌仁义爱民,正在广求天下贤士,便来到周人领地,栖身于磻溪,终日以奇异的方式垂钓,为的就是等待着与姬昌的相遇。终于,借着救吴机的机会,他得到了姬昌的寻访。
面对着自己苦苦等待的贤明良君,姜尚难掩激动,侃侃而谈。
他目光远大,学识渊博,对各方面都很有研究,尤其对当时的政治形势,分析的头头是道。他认为商王统治昏庸残暴,商朝注定不会长久,应当有贤明的君主出来推翻它,建立一个新的天下,让老百姓过上太平日子。
姜尚的话句句都说到了姬昌的心里。为了灭商大业,自己苦心经营,到处寻访贤士,这眼前的姜尚,不正是自己需要的大贤人吗?
于是,姬昌恳切地对姜尚说:“我盼望您很久了,请您到我那里去,和我一起共谋大业吧!”
然而,就在姬昌邀请姜尚一同回城的时候,姜尚却提出了一个看似无礼的要求,要姬昌亲自背着他走。
对于年迈的姬昌,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求才心切的姬昌,当即就答应了。
姬昌的步伐显得缓慢而有力,仿佛是承载着周人的未来,这也让刻意刁难的姜尚看到了姬昌的诚挚之心。
姬昌的礼贤下士使姜尚决定一心辅佐。他说:“你背了我八百步,我保你大周八百年。”
两位年迈的老人,终于如愿以偿,找到了自己的伯乐和千里马。他们,将成为天下百姓的救赎者,成为商王帝辛最害怕听到的名字,他们,将共同完成上天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
在姜尚的协助治理下,周部落表面上耽于游乐,忠于商朝,却在暗中加强内部发展,深得部落内外臣民的拜服。
虞(山西平陆县)、芮(山西芮城)本是商王朝的西方属国,因为一方土地发生了争执,很久都没有结果。于是他们来到周部落,决定求仁义的姬昌审断。
《孔子家语》记载:“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入其邑,男女异路,斑白不提携。入其朝,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意思是说:他们来到周部落后,看到农人让田,路人让路;城邑内,男女分道而行,老人不提重物;朝中,士谦让着让他人做大夫,大夫谦让着让他人做卿。一派礼让君子之风。
虞、芮首领两相对比,内心羞愧,主动将所争之地做了闲田处理,纠纷也就此解决。
在姜尚的协助下,为了奠定灭商大业的思想基础,姬昌开始从意识形态着手:商王宣称自己的王权得自“天命”,周人就讲“天命无常,惟德是辅”,意思是说商王无德,西伯有德,天命顺应德行,已经转移到了姬昌身上。臣民十分信服。
而此时的商王帝辛,仍在为攻打东夷小部落的胜利而庆祝,整日与妲己饮酒作乐,沉迷在欢歌笑语中。
他不知道,看起来臣服的西周部落早已经暗潮涌动,更不知道,他正渐渐地失去臣民,失去领土。不远的将来,他将面临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

公元前1056年,姬昌开始对内称王,即周文王。但对商朝仍然小心翼翼,殷勤贡奉,甚至在自家祠堂祭祀商朝先王,以麻痹商王帝辛的耳目。
姜尚没有让姬昌失望,他帮助姬昌整顿政治和军事,谋划逐步削弱商朝的军事力量。
为了解除向东攻商的后顾之忧,在姜尚的授意下,周王姬昌开始发兵攻打北边和西边的商属部落。
公元前1055年至公元前1052年四年间,周王姬昌派兵攻下犬戎(今陕甘一带)、密须(今甘肃灵台县)、黎(今山西黎城县)、邗【hán】(今河南沁阳县),解除了北边和西边的后顾之忧,构成了对商都朝歌的直接威胁。
第五年,崇部落(今陕西户县)被灭。这里的首领,便是当年向帝辛进谗言致使姬昌遭受七年羑里之厄的商王宠臣崇侯虎。
这几场战争胜利后,周人基本切断了商朝同西部属国的联系。
同年,周人在崇部落的土地上营建沣【fēng】城(今陕西西安),把都城从周原(今陕西宝鸡)东迁至此,使其不易受戎狄的侵扰并更利于向东进兵。
至此,周王姬昌伐商的战略部署已经基本完成。
随后,他又向南扩张势力到长江、汉江、汝水流域,控制了当时天下的三分之二,使商王帝辛处于极端孤立的境地。
而此时,年迈的帝辛早已对政事漠不关心,他贵妲己所誉,诛妲己所憎,保持着一贯奢靡、残暴的作风。数位忠臣贤良觐见劝告,均未得到采纳。
对于帝辛的冷酷昏庸,他的叔父——商朝两代重臣比干实在无法容忍,带着对天下局势的极度担忧,又一次向帝辛进谏道:“不修先王之典法,而用妇言,祸至无日。”
这话戳中了帝辛的痛处,他非常生气,觉得比干这是妖言惑众,给他难堪。而一旁的妲己更是不高兴,她悠悠地吐出一句话:
“听说圣人心有七窍,比干被称为圣人,不知他的心有几窍呢?”
帝辛一听,既然爱妃如此好奇,那就打开看看吧。
于是,比干被当场剖心,血溅四方,就这样死在了帝辛与妲己的面前。
比干以死相谏的忠良,与帝辛惨无人道的暴虐,被共同载入了历史。

此时的天下臣民需要一个人来拯救。历史选择了姬昌,却没有让他看到最后的结果。
公元前1050年,就在灭商大业即将垂成之际,年迈的姬昌病逝。
姬昌一生在位50年,为灭商做好了充分准备,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仁义爱民的明君圣主,被后世历代称颂敬仰,尊为周文王。
这一年对于周人来说,既是痛苦的,也是庆幸的。周文王姬昌病逝,虽然失去了一位明君圣主,但是世子姬发的继位,再次延续了周人的希望。姬发拜姜尚为太师,秉承父亲周文王之天命,继续利用商朝暂时无暇西顾的良机向东扩张。
周部落政治愈加清明,叛商附周者日渐增多。周人逐渐羽翼丰满,国势日隆。
各方面的时机越来越成熟,伐商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公元前1048年的一天,在姜尚的协助下,周王姬发为了解自己的号召力和军事状况,试探伐商的可能性,率军来到孟津进行灭商演习。
《史记.周本纪》记载:“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
各路诸侯纷纷响应,率领军队前来助阵。
姬发信心大增,发表了声讨商王帝辛的宣誓。
当时许多诸侯都说:“商可伐!”但是,姬发和姜尚则认为时机尚不成熟。
“商王朝的统治虽已陷入内外交困、岌岌可危的境地,但其内部尚无明显的土崩瓦解之状,如果兴师伐商,必然会遭到顽强抵抗。于是,众人决定班师而回。”
这次灭商预演,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津观兵”。

两年过去,风雨飘摇的商王朝仍然暗无天日,看不到一丝希望。自从良臣比干被惨杀后,臣民们早已寒透了心。许多重臣犹豫再三,最终纷纷放弃劝谏,离开了帝辛。有的出逃隐居,有的投奔了周王,商王朝统治集团的核心逐渐崩溃。
周人等待的时机终于到来了。
公元前1046年1月14日,站在都城沣城的城墙边上,姬发问姜尚:“商朝大臣或死或逃,商王是否可伐?”姜尚答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宾殃。”意思是说,上天赐予的东西不接受,反而会受到惩罚;时机到了不行动,反而会遭受灾祸。
姬发听了,十分激动。经过两代人数十年的经营与积累,最后的时刻终于要到来了。于是姬发通知两年前在孟津观兵的各路与盟诸侯,准备一起出兵伐商。
姜尚早已与姬发共同制定了完美的战略计划:鼓动东夷发生大规模叛乱,使商王出兵东南,趁其主力军滞留东南之际,周国精锐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深入朝歌,击溃守军,一举攻陷商都,占领商朝的心脏,瓦解商政权,让其余的商人及其附属部落的势力群龙无首,以便逐个击破。
《诗经·大明》称之为“燮【xiè】伐大商”、“肆伐大商”,也就是快速偷袭大商的意思。
于是,姬发亲自率战车三百乘,精锐武士三千人,以及步兵数万人,出兵东征。与各友邦诸侯和诸侯首领汇合后,总数达5万人的联军,抵达了牧野,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新乡市附近。
《诗经》记载:“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sì】騵【yuán】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意思是:广阔的牧野战场,兵车气势雄壮,黑鬃红马气宇轩昂。三军统帅师尚父,指挥周军像雄鹰飞扬。豪情满怀,气贯长虹。
然而,就在此时,远方前来阻截的商军阵形渐渐显出轮廓。这让本来斗志昂扬的周军将士不禁倒抽一口冷气:商军一望无际,几乎要排到天边,明显远远多过周联军。
主力军远在东夷的帝辛为何还有如此庞大的军队?
面对浩浩荡荡数倍于己的商军,姬发与姜尚会作何决断?
周联军该如何与强大的商军作战呢?
未完,待续……


节目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