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1
近日,京商传媒在人工智能创作领域取得卓有成效的阶段性成果,人民出版社、重庆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艺识代知识产权等多家单位相继发出邀请,开展多场以“AI赋能内容生态”为主题,从文本生成到视频制作,京商传媒构建的全链条 AI 创作体系的创作分享会。
作为深耕内容领域的传媒机构,京商传媒近年聚焦 AI 技术与创作场景的深度融合,打造出 “豆包写稿”“即梦出图”“可灵视频” 等一系列实用工具矩阵,并联动海外平台形成协同创作生态,实现从单一内容生产到全媒介内容输出的效能跃升。
核心优势:不止于技术,更在于“人机协同”哲学。其分享会上反复强调的“三不原则”,或许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不唯技术论——始终坚持AI是创作伙伴而非替代者。AI生成初稿后,人工改稿,这种人类智慧与机器效率的碰撞,才成就了有灵魂的作品。
不脱离场景——每个AI工具的选择都紧扣内容需求。
不忽视伦理——建立严格的内容审核机制,确保AI创作符合价值观导向。
AI创作实践正在重塑纪录片的生产范式。传统纪录片制作长期受限于制作周期长、资金投入大、人力成本高的困境。以一部30分钟的历史文献纪录片为例,仅史料梳理与剧本撰写就需要耗时数月,而AI工具的介入,使这个过程压缩至数周,同时保持了专业水准。
这场技术革新也带来新的课题:如何确保AI生成内容的真实性?如何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保持纪录片的作者风格?京商传媒的经验表明,关键在于建立"人机协作"的新工作流程——让AI承担标准化工作,而创作者专注于核心创意与价值判断。这种分工不仅提升了制作效率,更解放了创作生产力,让纪录片人能够探索更具深度和创新性的题材。
京商传媒负责人表示,AI 创作的核心价值在于 “技术赋能创意而非替代创意”。纪录片行业正站在技术与艺术融合的转折点。京商传媒的实践证明,AI不是替代创作者的工具,而是放大创作能力的杠杆。当技术壁垒被打破,纪录片的未来将属于那些既懂叙事又善用科技的创新者。
目前,除已确认的分享场次外,还有多家文化机构正在接洽合作,一场由 AI 技术驱动的内容创作革新正加速到来。
END
2025-11-11
2025-11-11
2025-11-11
2025-11-11
2025-11-11
2025-11-11
2025-11-11
2025-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