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7-18
盛夏荧屏,历史的光影再度聚焦。
由著名纪录片导演夏骏执导的历史文化纪录片《颜真卿》于今年暑期档热播,
引发了观众对这位唐代书法巨匠与忠烈名臣的深度思考。
值此之际,
我们有幸专访夏骏导演,
聆听他关于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的执着追求与深刻洞见。
在众声喧哗的时代,如何甄选题材?
如何在学术深度与大众传播间平衡?
又面临着怎样的现实困境?
夏导以其一贯的坦诚与深邃,
他分享了对纪录片的使命、创作的标准,
以及在这个“才华有余,资源不足”的行业里,
如何坚守情怀,步履不停。
他直言不讳地指出,
经费短缺是当下历史文化选题难以“豪华”呈现的核心掣肘,
而创作者与投资人之间,
亟须在情怀上达成共鸣。
采访记录
Q
在众多社会议题、历史人物与文化现象中,什么因素最打动您?“拍”与“不拍”的标准是什么?
夏骏导演:历史人物本身具有独特魅力。他们承载的历史信息、人生复杂性和文化背景,不仅有助于理解过去,也对当代和未来有重要意义。评价他们的价值,不能仅看知名度,还要看其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厚度。
但现实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文化类选题并不“豪华”——不是你想拍什么就能拍什么。核心问题在于经费短缺,很多值得做的题目因缺乏资金支持而被搁置。我们这些纪录片导演往往“才华有余,资源不足”,只能靠情怀和合作。
创作者和投资人之间更多是一种互补关系:我们有内容与执行力,对方有资金与资源。只有在情怀上达成共鸣,才能推动项目落地。
目前,中国纪录片仍缺乏市场回报机制,带有一定的公益属性。这也导致投融资难度大,创作环境尤为艰难。
Q
目前最想拍的一个题材是什么?
夏骏导演:我希望系统拍摄对中华文化、中华精神有杰出贡献的一流历史人物纪录片,选择标准是其贡献而非资金(避免因资金选二三流人物,而一流人物因缺资金被搁置)。
这一事业本应由国家电视台、传媒单位承担(因其有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但目前官方缺乏系统规划和兴趣,民间投资人缺少公益激情,且我国文化基金会体系不完善(注册难、资金支持不足),导致想做的核心人物题材因资金问题难以推进。
作为知识分子和纪录片行业从业者,我的初衷是通过深刻解读中华文化,将文明精华传承给当代及未来,使之成为国人的精神财富。虽当前只能退而求其次,但始终在困难中寻找合作,不放弃理想,力求局部实现目标,让有价值的历史人物与文化板块得以呈现。
Q
去年在京商14周年的直播中,有幸请到您做客我们的直播间,那时候恰逢您执导的纪录片《颜真卿》热播,观众的反响是否在您的预期之中?是否有人对其中的某些解读提出不同声音?您如何看待这种文化作品所激发的公共讨论?
夏骏导演:当下时代众声喧哗,作品难成全社会焦点,除非成为事件性作品。我们的纪录片因学术功底扎实、视角开放,不偏执传播单一理念,所以较少引发尖锐争议,观众能各取所需,评论也具有开放性。
我认为作品仍有更开放的解读空间,但受限于当前社会文化背景,过度开放可能影响传播。比如颜真卿相关内容,可探讨儒家理想知识分子的悲剧 —— 如何让理想主义与现实政治生存能力兼容,这类问题虽有深度甚至探讨风险,过多涉及可能影响播出,但纪录片本就不是学术论文,能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已具价值,更深入地探讨可留待后世。
因此,当下做事应争取留下更多启发性思考,这更有意义。
Q
书法题材天然具有精英属性,《颜真卿》却需面对短视频一代观众。您是否参考过《如果国宝会说话》的年轻化表达?在学术深度与大众趣味间如何取舍?
夏骏导演:社会传播应如森林般多元,但当下短视频多传播不良价值观(如丛林法则、权势至上),迎合浮躁与急功近利,误导年轻人强化浅薄认知,虽受众广却无长久价值。
我们的使命是传承民族精神,无需追求全民关注,而是服务于有精神追求的少数人(几千万,含各年龄段精英)。这些作品或许当下受众有限,却能在人们经历生活后提供精神支撑。
创作需明确目标,拒绝 “既要又要”,不跟风快餐式内容,应一步一个脚印追求有长久价值的作品,而非流量与短期利益。同时,坚决反对传播毒害民族精神的内容 —— 这是可悲甚至作恶的,会损害民族健康价值观。我们应坚守自身道路,专注于打造能经得住时间考验、滋养民族精神的作品。
Q
除了目前已发布的作品,是否还有正在打磨或即将启动的重要项目可以与我们分享?
夏骏导演:正在拍摄关公题材纪录片。关公是中国民间信仰中影响力极大的人格神,影响范围广(覆盖底层社会,甚至超过孔子,被广泛供奉),还被奉为财神及几十个行业的神祇。
纪录片将以现代视角解读:身为军人 / 将军的关公为何能成为财神与行业神祇?其身上蕴含何种信息量?在中华民族精神发展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以及民族为何选择他作为信仰对象。
Q
《关公》纪录片预计什么时候上线?京商传媒继续协助导演团队做宣发工作。
夏骏导演:非常感谢,《关公》预计春节前后上线。贵公司因董事长陈钦,具情怀与追求,底蕴带有浓厚文化色彩与理想主义精神,这与我们相通;马达女士能力出众,对纪录片事业的忠诚和热情令人敬佩。
在纪录片这一相对清贫的领域,你们团队能长期坚持并形成市场优势力量,实属不易。这份事业虽未必最赚钱,却极具价值与意义,且一旦形成力量便拥有长久生命力。
Q
京商传媒这几年全力配合您的作品宣发,我们也希望与您的团队一起继续同行。今年是京商传媒成立十五周年,您对京商传媒有什么寄语?
夏骏导演:希望京商能坚守文化价值追求,传播有文化意义的作品,在相对清贫的纪录片事业中以日积月累的方式深耕,与中国纪录片共同成长。未来中国纪录片会有更多机会和更广阔市场,而当下凭借耐得住寂寞的坚持、与行业形成的忠诚度和信任度,已积累起强势的优先资源,这将引领发行界与制作界走向更有意义的未来。
京商所秉持的文化忠诚、追求与精髓,能赋予企业高尚的理想主义精神,这是事业长久的重要力量。纪录片行业并非暴利行业,唯利是图的企业难走远、缺耐心,而京商的价值观与追求注定能走得更远。
访谈金句:
●纪录片不仅是讲述故事,更重要的是提供思想启发与深层次的解读。
●选题时不在乎知名度大小,更看重人物的人生复杂性和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即使做不到“100分”的理想之作,也要做“70分”的作品,至少保留精神的价值。
●不放弃对思想性与深度的追求,同时尽力兼顾观赏性与传播力。
●为民族寻找、保存、传递精神支柱,而不是追逐流量。
导演介绍
夏骏导演
夏骏,纪录片编导,制片人。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星云文化传媒总编辑,江苏如皋人。
夏骏,江苏如皋人,1962年出生于如皋市(当时为如皋县)。 1979年17岁时考入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1983年本科毕业,同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语言文学系中国现代文学史专业研究生。1986年获中央戏剧学院文学与艺术学硕士学位后,进入中央电视台国际部任编导、记者,时年24岁,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批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专业人才。
历任中央电视台主任编辑、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调查栏目制片人、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委员会副会长、中华遗产杂志社主编、2010年上海世博会顾问、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 等。
夏骏创作经历/作品
在30多年创作历程中,主持摄制了百余部集电视作品。26岁时,独立编导的纪录片处女作《河殇》,1988年6月中央电视台播出后,海内外影响巨大,被英国电影家协会《视与听》杂志评选为“影响世界历史的10部纪录片第一名”,称该片“推动了世界政治版图的历史性调整”。后来的纪录片作品主要有《长江》 《汉江》《秦淮河》《改革开放20年》《居住改变中国》《蜀道》《川魂》《读书的力量》《颜子》《孔子母亲颜徵在》《张謇》《沙元炳》《颜真卿》《胡瑗》等。其创作宗旨“以真实纪录形态,构建历史长河的影像博物馆;以学术思想力量,解读文明历程的足迹密码图”,业界称他是“最有使命感的媒体人”。
夏骏主要文字著作有《电视片艺术论》《十字路口的中国电视》《目击历史》《正在发生的历史》《新闻背后的新闻》《解密上海》《居住改变中国》《读书的力量》(部分为主编之一)。
获奖记录
夏骏的作品荣获中国广播电视金奖、金鹰电视节特等奖、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一等奖、中国十佳纪录片奖、五个一工程奖、亚广联纪录片奖、金熊猫国际纪录片奖、蒙特卡洛电影节纪录片奖等数十个国际国内顶级奖项,被业界公认为“最具使命感的传媒人”。
媒体评价
夏骏是中国纪录片界最具影响力的杰出编导之一。1986年,他研究生毕业后即成为中央电视台编导、记者,同年参加中日联合摄制大型纪录片《黄河》摄制组任编导。此后30多年时间,他执着于业务实践,导演拍摄了《改革开放20年》《解读上海》等多部纪录片,成为了中国纪录片界最具实力的领军人物。
访谈中,夏骏导演始终流露出对中华文明传承的深切使命感。尽管《颜真卿》的热播展现了其作品扎实的学术功底与开放的解读视角,赢得了观众的认可与思考空间,夏导更着眼于未来。他透露,目前正倾力投入新作《关公》的拍摄,试图以现代视角解读这位横跨军人、神明与财神角色的传奇人物在民族精神构建中的独特地位,该片预计将于春节前后与观众见面。
谈及与京商传媒多年来的合作,夏导感佩于对方在相对清贫的纪录片领域所秉持的文化情怀与坚持,并寄语京商传媒能继续坚守价值追求,日积月累,深耕厚植,与中国纪录片事业共同成长。
正如夏导所言,纪录片创作无需追求“既要又要”的流量狂欢,关键在于“一步一个脚印追求有长久价值的作品”,在困难中寻找合作,不放弃理想,力求将那些塑造民族灵魂的“一流历史人物”与文明精华,化作滋养当代与未来的精神财富。
这份坚守,正是文化传承路上最深沉的力量。
编辑 | 吴雪
审核 | 王梦倩
复审 | 王文峰
策划发行机构 | 京商传媒
【往期精彩】
周兵导演谈纪录片的文化使命与时代表达 | 京商思享会
镜头中的中国视角:李成才导演专访 | 京商思享会
2025-7-18
2025-7-18
2025-7-18
2025-7-18
2025-7-18
2025-7-18
2025-7-18
2025-7-18
2025-7-18
2025-7-18
2025-7-18
2025-7-18
2025-7-18
2025-7-18
2025-7-18
2025-7-18
2025-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