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战争通史》安史之乱(四)安蛮命丧家贼手,红颜香殒马嵬坡

2022-11-14

公元756年六月十三日,一代帝王唐玄宗带着他心爱的女人杨贵妃踏上逃亡蜀地的道路,令人不解的是攻下潼关后,安禄山竟然下令停止进军,给唐玄宗留下了逃亡的时间,历史并没有记录下安禄山此刻的心情,而这场灾难的造成究竟由谁来承担,矛头终将是指向了专权误国的杨国忠。

《中华战争通史》
时长:25分钟×100集
画质:高清
类型:大型历史战争系列纪录片
发行机构:京商传媒发行

识别二维码观看全片
中华战争通史·安史之乱(四)

提起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县),这个因安史之乱而载入史册的地方,历史赋予它的是一个政治名词——马嵬之变。

然而马嵬坡,留给人们的第一反应却是,那儿是杨贵妃魂归之地,一场本意杀杨国忠的政变,留在人们记忆中的主角却换成了杨贵妃,那么一场兵变,能否为大唐扭转战局,唐玄宗和安禄山,这对生死冤家,又会何去何从?

公元756年正月一日,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后,将触角伸向了江汉、江淮地区。在他看来,卡住运河,切断唐朝的钱粮来源,江山易主便指日可待,然而这一美梦没过多久便被打破了。没有人会想到打破安禄山这一美梦,力挽狂澜的只是一介书生。当叛军南下江淮,攻打到河南东部时,雍丘(今河南杞县)县令令狐潮投降叛军,弃城逃走,本是真源(今河南鹿邑县)县令的张巡主动接过对抗叛军的大旗,募兵三千人,赶赴雍丘,对抗叛军令狐潮的一万五千人,经过六十多天,大小三百余战,叛将令狐潮也未能攻下雍丘。

五月,心有不甘的令狐潮卷土重来,这一次,他只身来到雍丘城和张巡叙旧,试图劝降张巡
“唐朝大势已去,你又何必苦苦征战呢”
张巡不屑一顾的质问道:“你平生自称忠义,今日所为,义在何处?”
令狐潮听后,竟无言以对,羞愧而退。双方就这样僵持不战,持续了四十余天。这时,长安陷落的消息传来,军心开始动摇,张巡身边有将领劝他,“寡不敌众,长安又已陷落,不如投降罢了。”他不相信一度繁华的唐王朝会这样走向覆灭,更不能有人动摇他的军心,只好处斩了劝降的将领,将将士们骚动不安的情绪重新拧成一股抗战的力量,继续坚守雍丘。而张巡没有想到的是,此时的唐玄宗早已奔走在逃亡蜀地的道路上。

公元756年六月十四日,经过一天一夜马不停蹄的颠簸之后,唐玄宗一行行至马嵬驿,一路车马劳顿,饥饿疲惫的将士们开始怨声载道,逐渐将矛头指向了被安禄山点名剿杀的杨国忠,于是在大将军陈玄礼的激怒和纵容下,将士们最终将满腔怒火喷向了杨国忠。杨国忠被杀后,士兵四处搜寻,杨氏一门几乎全部被杀,然而一切还未结束。将士们将最后的怒火指向了唐玄宗的最爱,杨贵妃。理由是,杨国忠谋反,贵妃不宜陪侍皇上。眼看着众怒难犯,为了稳住军心,无奈的唐玄宗只好割爱。杨贵妃,安禄山,爱情,江山......昔日的一幕幕在唐玄宗的脑海里翻滚着,身后的将士们焦急地等待着唐玄宗的决定。

杨贵妃马嵬坡香消玉殒,千百年来,马嵬坡在人们的记忆中不曾磨灭,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愿景也传唱了一千多年,人们为杨贵妃的离去感到惋惜,甚至传言贵妃未死,而是偷偷远渡到了日本。唐玄宗控制了马嵬兵变后,在禁军护卫下朝着蜀地西行,太子李亨则告别唐玄宗,从马嵬坡一路北上。到达灵武(今宁夏灵武)后,裴冕、杜鸿渐等大臣反复五次向太子上奏,请太子即位。
在太子之位上坐了二十多年的李亨,何尝不盼望着早日登上皇位。但摆在他面前的是金瓯(ōu)残缺的乱局,能否平叛眼前的动乱,他并不知道。

公元756年七月十二日,四十五岁的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称帝,改年号至德元年,史称唐肃宗,尊远在蜀中的唐玄宗为上皇天帝。对唐王朝而言,唐玄宗长达44年的帝王生涯就此终结了,唐肃宗的即位,将成为唐朝平叛与复兴的新起点。公元756年六月十七日,长安陷落,占领长安以后,安禄山以为天下已经到手,唐玄宗的逃亡对他来说,似乎并没有产生太多的情感波澜,往日的恩情早已被到手的权力地位所淹没。自登基以来,他便开始了奢靡无度的生活,放任手下士兵抢掠财宝,日渐失去民心的战争,使得百姓更加渴望唐军的平叛。

公元756年末,河北、河南一带军民纷纷联合对抗叛军,唐肃宗拉开反攻序幕。这让安禄山陷入了焦灼状态,整日心神不宁,眼睛因疾病也几近失明,脾气变得暴躁,手下稍有不如意者,便会遭捶打,或者直接杀掉,即便是他的心腹谋臣也不例外。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正月五日,这天夜晚,寒风凛冽,安禄山抚摸着玄宗赐予他的免死铁券,仿佛只有这冷冰冰的铁券才可以让他在暴躁中安静下来。双目失明的他并不知危险正悄然逼近。

为了自保,谋士严庄开始游说他的二儿子安庆绪,以太子之位恐怕要旁落到其弟弟身上为由,劝安庆绪取而代之,以免他日沦为父亲安禄山盛怒之下的刀下鬼。巧合的是安庆绪早有取代之心,只是无人支持,不敢轻举妄动。
严庄的提议与安庆绪不谋而合,安庆绪明白,有了严庄的支持,事情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安禄山处心积虑的一生,终结在一句“杀我者,定时家贼无疑”的定论中,无论曾经多么的风生水起。此刻的他也只能无助的挣扎,只是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家贼之中的主力竟是自己的儿子。正月六日,安庆绪顺利即位,尊安禄山为太上皇,几日后才对外公布安禄山的死讯,并为安禄山治丧,维持一年的大燕政权,至此进入安庆绪时代。

匆忙即位的安庆绪延续了安禄山的作战计划,朝江淮地区大举进攻,目标指向了大运河沿岸的睢阳(今河南商丘)。
睢阳一旦失守,叛军就能挥师直下江淮,断绝唐军的财源粮草,肃宗便再无平叛之望。而要攻破睢阳,唯有先拿下张巡驻守的雍丘(今河南杞县)。
自公元756年末,从未带过兵,打过仗的文官张巡,却屡屡挫败叛将令狐潮,用兵如神的名声早已在叛军中传播开来,安禄山只好调集兵力意图从宁陵两面夹击雍丘(今河南杞县),张巡探知消息后,弃雍丘,转战宁陵(今河南宁陵县),与驻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城外的太守许远,兵合一处,将进攻宁陵(今河南宁陵县)的叛军打得落荒而逃。

转眼到了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正月,唐军阵营里传来了安禄山被下属谋害的消息,这令饱受战争之苦的士兵们感到大快人心,似乎安庆绪的统治根本不堪一提,用不了多久便会被消灭。然而,即便是张巡,恐怕也不曾预料到,黎明前的黑暗是这么漫长,当叛军如巨浪般来袭之时,睢阳究竟守的住吗?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这首诗正是张巡率军坚守睢阳(今河南商丘)之时所作,叛军的包围如光晕裹住月亮一样,频繁地进攻,黄尘漫起,他依旧要坚定地挥舞着白羽,指挥添干血迹、裹着伤口的将士摆好阵势对敌。让人心生悲戚的是,路断音绝,仍没有人把这危机之情奏知天子,待到将士全部战死,谁又能来守这座城呢?

雍丘、宁陵的惨败,叛军损兵折将,公元757年正月,安庆绪即位之后,下定决心攻下睢阳(今河南商丘),拔掉张巡这根钉子,于是任命猛将尹子奇率十三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扑向睢阳。然而驻守睢阳的张巡与许远手中不过6800人,自知用兵不如张巡的太守许远,为大局着想,将指挥作战的权力全部交给张巡,自己甘愿充当配角。惨烈的攻城战自正月起开始打响,以边境蛮族为班底的安史叛军张着血盆大口,恶狠狠的咬向睢阳城,却被张巡的智慧一次又一次的打掉门牙。

几个回合下来,睢阳城下堆满尸体,叛军损兵折将,退兵数十里,等待补给。

几近疯狂的尹子奇,誓言不拿下睢阳誓不罢休。七月份,叛军再次重兵合围睢阳(今河南商丘),前几次的战败,让尹子奇领教了张巡的厉害,不再轻易发兵,而是使出最后一招---围困。睢阳被围后,等不到兵力、粮草的补给,城内粮食越来越少,麻雀,老鼠,树皮,纸张,一切能吃的东西都被吃光了,城池的能量在时间的流逝中被一点一点的消耗。看着饿得饥肠辘辘的士兵,无奈之下的张巡做出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

在这样残酷的战争环境下,张巡镇守睢阳城,坚持到了十月。

然而,这座靠意志坚守的堡垒,终敌不过数万人的攻击,最终还是孤立无助的崩塌了。公元757年十月八日,一个悲伤的夜,凄冷的月光流淌在满是战火硝烟的土地上,黑压压的叛军似蝗虫一般扑向睢阳城,这个使他们付出惨重伤亡的小城,此时死一般的沉寂,城内白骨成堆,只剩下张巡和三四百个守军,饿得无力再战。

张巡无助地倒下了,三百天的围城战结束了,睢阳,被攻破了。睢阳(今河南商丘)失陷三天后,唐王朝的增援大军终于赶来,打退了尹子奇的军队,收复了这座伤痕累累的城池。一千三百多年后的今天,矗立在商丘古城南门外的张巡祠,依然在向后人讲述着这段顽强的战斗,它如一块华表般见证着那份保家卫国的热血。张巡率领将士们用生命坚守的睢阳(今河南商丘),遏止住了叛军南下,为唐王朝保住了如生命线一般的江南地区,留下了收复河山的资本。睢阳收复后,唐军的平叛力量在河南开始战略大反攻。

那么唐肃宗统治下的唐军能否从叛军手中将大唐失去的城池全部收回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节目展示